中文瑜珈報名

我們的課程每月都繼續進行,風雪無阻! 當封城的時候,我們依政府規定,把課移到網路繼續練習。我們是每月的週一 ,早上 10-11:30 。地址:1385 W 6th Ave, Vancouver

網路課的話,時間也是維持一樣。我們的課程主要是流動瑜珈,透過一系列有系統的動作串連,來鍛鍊核心與肌耐力,提升身體的活力。加上,肩頸與脊椎的伸展,並搭配靜心,讓所有學生能夠體驗瑜珈帶來的平靜與勇氣。每堂課主題都不同,讓學員能夠更深入瑜珈的每個層面。不只是身體的鍛鍊,更是心智的鍛鍊。

您可以追蹤我們的臉書『溫哥華中文瑜珈』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mandarinyoga 以隨時掌握我們最新的課程消息,不要錯過每月的早鳥優惠。感謝大家,如果有任何疑問,歡迎email至:thematyoga@hotmail.com

Anchi Jan 3, 2022

風雨之後

今天的陽光,把嫩葉照得翠綠。喜歡夏天的這種生氣蓬勃,原本懶洋洋的身子也抖擻了起來。一走進教室,擺好墊子後,孕婦瑜珈的學生陸續進來。那位總是笑容燦爛,幽默感十足的媽媽,跟我說今天心情很糟。

在靜心的時候,我偷偷去廁所拿了一捲衛生紙,悄悄地放在她的墊子上。她的眼淚開始從臉頰滑落,我沒有說話,來到墊子上,我們是安全的。靜默的時候,我們的委屈,可以不須遮掩地傾瀉,然後讓自己待在內心的暴風圈裡,慢慢地風雨漸弱,也許有些答案出來,也許沒有,總之,那種傾瀉,帶來的一些舒坦,比抗拒來得強大。

眼角的淚,未乾。我決定讓大家躺下來,先從躺姿開始吧!背著地,讓人有種支撐的感覺,回歸到土地這個家。躺著伸展,不用在意其他的人的眼光,即便需要再哭個第二回,也無須害臊。風漸弱,雨漸停,我們才慢慢地又回到坐姿跟站姿。

練習,是一件很私密的事。教學,卻讓我看得到很多私密的事。當一個人即便在情緒不佳的情況下,還是走進了教室,站上了墊子,我的責任不是教,不是要幫人解決問題,不是去打聽發生了什麼事,是讓他覺得安全。我只是個隱形人,或是劇場的那個黑衣人,適時地遞送道具讓主角心無旁騖。

風雨過後,哭過的臉,露出了一道陽光,跟窗外的陽光一樣,直接而明亮。我們相視一笑,下周見了!

墊子上的旁觀者

正能量這三個字最近非常盛行,曾幾何時它也變成了一種人際的壓力。潛意識也好,意識上也好,突然我們都覺得自己有種義務要變成正能量或散佈正能量。

可是當我們無法感受很全然的時候,內在的聲音就會開始竊竊私語,那些懸而未決的感受,就會引導我們去作一些不尋常的事來說服自己- I am fine, everything is fine.  墊子上的練習,是去面對我們所有真實感受的一個機會。我的老師說,有時候她來到墊子上,如果感到生氣,她會刻意加速每個動作。有的時後,生活上的不如意,悲傷襲來,很多人都會索性在墊子上哭個痛快。練習應該是隨著生活,身體,情緒來流動,完全融入在我們的生命裡。它不是壓抑,不是苦練,也不是硬練。它跟一段關係一樣,要有風吹過,有時候纏綿,有時候要放手。

今天,在做一個新的扭轉動作的時候,突然間充滿著挫折。通常挫折是伴隨著求好心切,而求好心切正代表一個人在追求的過程中,不夠保有彈性。扭轉正是需要很多柔軟度才能達到的動作。想起有個老師常說,瑜珈的練習反應一個人的人生。如果你在墊子上經常放過自己,你的人生也就經常尋求捷徑。如果你總是崩得太緊,你的人生應該是隨時都在緊繃的狀況。停下來,我看看自己的人生,其實有很多值得感謝的事,多少次都是因為我的求好心切而無法好好欣賞周圍的美好。今天總算受教了。

我們的練習越誠實,就越能誠實地面對自己的真實感覺,不用去壓抑,也不需要去刻意創造正能量。憤怒或悲傷,不應該被貼標籤為負能量。它們都是感受的一部份,把它們視為督促我們去解決問題的力量。

那天的瑜珈聚會,有個老師說得很貼切,「不是説你練了瑜珈人生從此變得美好。有時候它反而讓你開始面對或反省自己,那可能不是那麼美好。」

因為自己有很多面向不是嗎?公眾的你,私生活的你,還有那個私密的不為人知的你。練習,是讓這三個你越來越接近彼此,漸漸成為一個你。

 

 

獻給台南

住在台灣的時候,也剛好是很「血氣方剛」的年齡段,很多事情看不慣。人家排隊靠太近,看到塑膠袋,捷運上有人化妝等很多莫名其妙的小事,不知道為什麼都被惹到。離開了這麼多年,每年回去,卻發現自己以前看不慣,現在都可以很真誠地擁抱。

上次到了台南,真是令我驚艷。街頭美食與享用方式包括小小的凳子,矮桌,大家就在街旁大吃了起來。天氣的乾爽晴朗,讓街頭的美食小吃更加有魅力。你不介意站在路邊等一下位子,美食的香味,讓「等」變成了一種正面的凌遲。你發誓一定要吃到,尤其是當吃完了一整條街,你總是還有胃口留給一杯杏仁茶或是一支冰棒。然後慢慢地走在古城,每一棵樹的樹幹都相當具有視覺張力,舊建築跟新建築的交錯,台南為台灣的歷史與文化留下這麼多的紀錄,正是這個城市迷人之處,用「迷人」來形容是因為我的中文造詣不夠。這個城市有個韻味,在每個角落繚繞。

當年荷蘭軍隊的刀劍與槍炮,日據時代的建築,台灣自古以來就是殖民地,文化的形成需要時間的累積,但是殖民地卻沒有這種優勢,它必須不斷地適應外來文化。台灣人很能「忍辱」,這應該跟殖民地的歷史脫離不了關係。忍辱是生存的唯一選擇。直到我到了西方國家之後,我才發現自己的血液居然留著過去祖先們的忍辱DNA。

這個忍辱DNA從小就教我們不要跟別人計較,做人要有修養等等,所以一旦忍一忍,事情就過了。有時候,也的確是這樣,有些事我們很少攤開談,就讓時間把它沖掉,彷彿不曾發生。但是西方的文化,是什麼芝麻小事都攤開來談。「你今天早上出門的時候好像有點火氣,要不要談一下?」「我們需要談ㄧ下,因為我覺得你不太重視我的生日。」「老闆,我必須跟你談一下,我生活最近一團亂,有些事需要你包容。」「你剛剛忘了跟客戶介紹我,這讓我有點不太舒服。」「我必須跟你澄清一下,昨天不是有意要挑釁,是我修辭上的失誤。」「我想跟你談ㄧ下,當年跟你分手是一件遺憾的事,我不恨你,也希望你沒有恨我。」從日常生活到職場,西式的邏輯是什麼都應該談開,尤其是越親密的關係,包括伴侶,好友,感情不錯的同事,越應該好好談。因為如果大家真的在乎彼此,尊重彼此,不講出來,是很「奇怪」的事。不透明反而傷感情。台灣則是太透明會傷感情。

台南很多的「好料」不都是很不透明地暗藏在巷弄裡嗎?窄門咖啡,它旁邊的書店(據說進入之後有很棒的空間,但我們不是會員,被拒絕入場,唉!),一間間的古廟跟住宅或小店交錯著,每個轉角都有個小驚喜。甚至咖啡店的廁所,有時候頭ㄧ抬,也會看見細膩的佈置。「藏」,是台灣很獨特的文化,殖民地的歷史,讓台灣人懂得低調,有時候甚至把自己藏得很好,所以攤牌顯得粗魯。那一天,腳在台南慢走,心卻同時在台灣與西方文化的交錯之間漫遊。台南之行,爆發力真強,過去沒想過的事,都一股腦地在心裡不斷咀嚼,捨不得下嚥。

地震後的台南,儘管會跟過去有所不同,但那趟旅行至今卻依然留下相同的震撼與衝擊。

 

不完美才是完美

一堂瑜珈課的氣氛,是老師與學生共同創造出來的。沈靜是彼此默契。

有時候上課,當下的直覺,我選擇安靜,讓每個人有他們「獨處」的空間。這個世界沒有所謂完美的體位法,老師的工作是幫學生找到最適合他的體位法,就像提供一個工具箱,讓學生自己自由地選擇工具。每個工具需要自己去體會,去使用。

前陣子接受復健瑜珈的師資訓練 (真的很慶幸住在溫哥華這個瑜珈大城,世界各地名師的課都上得到),透過用抱枕,毛毯,blocks, 眼罩,幫助學生在被動地狀況之下,能夠完全放鬆。瑜珈可以不必卯起來做,它可以是在放鬆的狀態下,有了抱枕跟毛毯舒服地支撐之下,達到復健與療癒的效果。

人體的自律神經系統分為交感跟副交感神經。當壓力或危險來臨時,交感神經幫助我們「逃命」,我們心跳加速,呼吸加快,專注力提高,隨時可以應付整個即將來到的狀況。 

副交感神經則恰恰相反,它幫助我們放鬆,啓動睡眠,促進消化等。 復健瑜珈的目的就是再刺激副交感神經,讓我們的「雷達」不必24小時都在偵察狀況,都在待命,所以我們可以更放鬆,人在放鬆的狀態之下,體力與病痛的復原能力則相對提高。

有趣的是,現代社會,我們不允許自己放鬆。績效是每個企業放在嘴邊的兩個字。工作之外,我們依然不容許自己放鬆。因為內心世界裡住著一名假想的教官,隨時都在檢視我們,批評我們的不足。

復健瑜珈迷人之處在於它允許我們的不完美。它包容我們的一切,我們的無力感,疲憊,傷痛,心痛,肢體的酸痛,它全然接受。任何人都可以在復健瑜珈的練習裡,學會接受自己,允許自己放慢,允許自己做回自己。在這樣的允許過程中,你會發現酸痛舒緩了,莫名其妙的頭痛遠離了,心情變得更加愉悅。

今年十月,我們在心日台北與你相約,2個小時workshop,我將介紹如何在家就地取材,如何使用毛毯枕頭等簡單的工具,如何透過呼吸,幫助自己完全放鬆。無論有沒有練過瑜珈都可以參加。年齡不拘。目的就是要讓你成為自己的療癒老師,畢竟這世界上我們才是最認識自己的人,不是嗎?

 

 

 

放慢,是精進的開始

學生背部開刀後,還沒有恢復完全就堅持帶傷來上課。我的教室從開門的第一天起,就是跟整脊醫生合作,針對給有先天性脊椎問題或是受傷想透過瑜珈復健的人,所以對有各種身體狀況的學生,我都會給予不同的動作調整,幫助他們舒緩身體的疼痛或是恢復得更好。

所以面對帶傷上課的學生,我雖然不會拒絕(除非非常得嚴重或是不適合練習),但是會適時地提醒他們放慢或是暫停有時候並不是一種怯弱或懈怠,反而是一種坦然面對自己的勇氣。

受傷,是一個很好的提醒,我們是不是衝得太快?是不是對自己不夠有耐性?是不是對自我身體的認知與現實有了差距?是不是習慣不去傾聽內在的聲音?是不是很多時候我們急於獲得比較表象的東西 ?是不是因為習慣與人比較?

受傷把我們拉回現實,逼我們面對真正的自己,強迫我們慢下來,在外在的世界橫衝直撞以後,該是回頭往內在世界凝視的時候。

內在世界,總有令人不舒服的地方,總有一些傷口,一些後悔,需要勇氣,才能安靜地凝視。

我請學生在兒童式的時候趴在大枕頭上,很慢很慢地吸氣,吸到頭頂,很慢很慢地吐氣,吐到整個背可完全放鬆,連手指都放鬆。

突然自己也上了一課,放慢真的比前進還難。教很慢很慢的瑜珈比教快的瑜珈還難。你必須在吸吐之間,給學生一點鼓勵,但不聒噪不廢話。每個帶傷練習的人,難免對自己有點生氣,可能氣自己怎麼不注意所以受傷了?可能受不了自己現在沒有辦法倒立?一點點支持,對他們而言都很珍貴。不需要去思考或討論何時可以復原,而是在整個復原的過程中,我們彼此學到了什麼?如果有任何一點點的體悟,那麼慢下來,就是精進的開始。

課程結束,在燭光中,學生淺淺地笑,「我真是太享受了。有時候都不知道自己值不值得這麼幸運。」她說。

 

 

 

受傷

曾經因為練瑜珈某個動作,而傷到了下背。天啊,當時才真正知道下背痛居然是這樣痛法,痛到沒有辦法追公車,沒有辦法好好睡著,或坐或站都在痛。忘了多久才復原,好像有一兩個禮拜,總之,那是一段痛苦卻美好的時光。我有機會休息,大吃大喝,想想受傷的原因。

每天我們身體與精神的狀況不同,有時候起床很僵硬,有時候起床很柔軟,有時候像神力女超人一樣猛,有時候像樹懶一樣動都不想動。有持續性練習的人都知道,當你努力練習某個動作,有一天終於「到達」那個動作的時候,心裡會有一種喜悅,畢竟人性都是希望能夠不斷精進。但是,當你到達那個動作的時候,不代表你每天都會到達,尤其是剛開始的時候,你會偶爾到達或是偶爾出鎚,通常那是受傷最容易發生的時候。故事通常是這樣:

ㄧ個「僵硬」的早晨,你站在墊子上練習,因為昨天很順利地練到了某個動作,所以今天一定也可以花同樣的力氣來到達那個動作。但身體很誠實地拒絕你,你很不誠實地繼續卯起來練。瞬間,一陣刺痛,接下來就是一連串的復健。我想受傷的當下,應該就是這麼一回事。受傷前,我的老師當時有來調整我的動作,雖然覺得有點疼痛,但我沒有阻止他,我頭腦覺得我「應該」做得到,但我沒有靜下來去感覺一下我的身體。

用腦袋在練瑜珈的話,就會太過相信「過去」的經驗。靜下心用身體去感覺每個動作的話,就是活在當下,能夠很敏感地察覺到當下身體的狀況。墊子上,靜心之外,我們練習去養成身體的覺知能力。自已成為自己最好的老師。你收放自如,你知道不用眷戀昨日的練習成果,而是享受當下每個呼吸。

不用跟昨日的你比較,不用跟隔壁的同學比較。隔壁的人可能從五歲就開始芭蕾舞。前面的人可能小學是體操隊。很多事情我們都不知道,不需要用表象的結果來比較,然後給予自己無情的評判。墊子上,做自己最要好的朋友。

「能夠自我掌控意識,對看到或聽到之物不產生慾望,就是不執著。」-瑜珈經

"The consciousness of self-mastery in one who is free from craving from objects seen or heard about is non-attachment." - The Yoga Sutras of Patanjali

 

在墊子上認識自己

ㄧ堂瑜珈課可以觸及的層面非常非常地廣,也可以非常非常深,它的豐富性跟老師的背景與專長息息相關。有的老師每次上的課內容都不同,有的則是大致相同但是教法不同。教法不同可能來自他在其他領域的學習與體悟,因此對相同的體位法有了新的詮釋。

很慶幸,自己生活在溫哥華這一個瑜珈大師很多的城市,各種大師講座與工作坊,應有盡有。瑜珈,真的會讓人越學越謙虛,越學越知道自己的眇小。我們雖然不必迷信大師這種事,但我個人經驗則是每次去上過講座,心裡都會覺得大師之所以大師,真的絕對不是偶然,或是隨便炒作出來。(至少我沒有遇過令人失望的課,畢竟上課很貴,我有慎選再慎選)

記得有次在作shoulder stand的時候,大師一把拉起我的腳踝,那一秒,我完全領悟怎麼做可以讓脖子不再有卡卡的感覺。另一個大師,則是剖析倒立的精髓,拆成倒立四部曲的教學,讓日後我在面對身高六呎以上的彪形大漢,也可以面不改色地幫助這些魁梧人士。

當自己吸收這麼多的日月精華之後,突然面臨另一個瓶頸:我到底是誰?我想成為什麼樣的老師?就在去年,終於比較「忠於」自己。當我把焦點轉到學生身上,我也看見了自己。

我的學生們很多跟我ㄧ樣是上班族,英國籍,加拿大籍,亞裔等都有。上班族都知道,辦公室總有一些政治,開會總有ㄧ些無奈。因此走進一堂瑜珈課,如果能夠暫忘上班的瑣事,重拾對自己的愛與信心,就算練十年還是不會倒立也完全沒有關係。只要此時此刻,相信自己,記得自己的好,其他真的都已經不重要。

這個insight教我在上課前先問問每個人的狀況,今天累嗎?忙嗎?有被老闆找麻煩嗎?然後再決定為一堂課定調。有時候會設定上課的元素是「水」,因此動作上會鼓勵大家輕輕地「滑」出那個動作,關鍵字是「游」,「沈入」,「浮出」等等。如果設定元素是「土」,我就會設計很多往下紮根的動作,讓學生感覺跟土地的連結。

每次上完課以後,覺得自己也放鬆了下來,大休息的時候看著大家躺平,心裡覺得很滿足。一堂我讓直覺帶領我的課,我沒有想要成為誰或是變成哪個大師,但這是一堂學生跟我一起創造出來的課,事情就是這麼簡單。

「當我們的心不在束縛於個人的慾望,我們的工作就會做得好,而且感覺快樂。」- 瑜珈經

 

用手溝通

好幾年前剛拿到瑜珈師資執照的時候,其實還是有點心虛。我誠實地問自己,真的準備好要教人了嗎?為了回答自己這個犀利的問題,我覺得只有開始教人,才能找到答案。

第一堂課,真的花了很多時間準備。動作不是問題,但是要用語言引導一個人進入一個動作,並且在那個當下走進自己的內在世界,對一個新手老師來說真是個挑戰。加上全英語教學,我對自己在用詞上更是小心翼翼。想起有個廣告前輩據說每次在提案前,都會寫下每句要講的話,我決定如法炮製。

從開場,到每個動作的解析,甚至到結尾,我每個字都寫下來。第一堂課,面對八個學生,即便如此充分的準備,我還是聽到了自己的抖音。ㄧ直到第四堂課,我才真正對教學這件事開始抓到一點點竅門。

語言,其實只是溝通的其中一種方式。但是,我們太過相信語言,太過依賴語言。學過翻譯的我,對用字遣詞有時候甚至有ㄧ點鑽牛角尖。但是瑜珈的教學,只依賴語言其實不夠。

手心的溫度,有時候是最好的溝通。當學生掙扎地前彎時,用你的雙手幫助他穩住hips,用你的呼吸來幫助他放緩呼吸。學生在兒童式的時候後,觀察他的背,有的人需要更深地伸展,有的人也許只需要放鬆。用手來感覺他的需求。輕按住下背部的時候,他有沒有抖了一下?還是聽到他的吐氣?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。每個人每天在墊子上身體狀況不同,心裡的狀況也不同。眼睛觀察不出來的細節,有時候我們的手,可以感覺得到學生的狀況。

這份感觸,讓我在日後教人的時候,學會放下很多自己過去奇怪的執著。當你卸下包裝跟武裝,墊子上的每個學生也會卸下他們的心防。墊子上,每個人都是獨ㄧ無二;墊子上,每個人要的不同。語言,有時候真是多餘。

「不能顯現的至高真理,只能以靜默來解釋,不是靠文字或語言。」- 瑜珈經。